Monday, February 17, 2014

谷歌的资讯时代

谷歌的資讯时代

黄汉伟
阿依淡州议员

我是电腦科学科班畢业的。当年1997年畢业时,市场上的电脑科学畢业生不多. 当时,资讯的流通緩慢,不像今日般以百倍及千倍速的速度向各角落广播。

我1995年选择了在梹城峇六拜惠普(Hewlett-Packard) 进行了六个月的实习。我放弃了在吉隆坡IBM 实习的机会,而选择返梹实习。这个选择也注定了往后我在家乡发展而不是在異乡尋夢。惠普是间美资跨国公司,有系统化的实习计划,有个实习生的小空间,我称它为"木人巷”。实习生们每人配有一架終端机 dumb terminal.

我用的作业系统是HP-UX 惠普版的UNIX. 当年这已经是很前卫了。那时Windows 视窗95 及Internet Explorer 剛推出,工厂都还未广泛使用。我用的網絡軟件是只有纯文字而没有图片的軟件叫做Lynx. 试想看只用纯文字,没有图片,没有色彩的互联网是如何的單调。

那时候微軟公司已起步,Microsoft Office及其他视窗程序语言还不流行。大学里及工厂里清一色是UNIX 的世界。我写軟件程序语言都是用UNIX 平台上逐行完成的。我在木人巷六个月后,造就了UNIX 的功夫,后来工作了十年我都管理了UNIX 系统,也去考上了微軟视窗專业课程,成了管理部门电脑系统的工程师。

那是十九年前实习的旧事。今天唸电脑科学的学生連dumb terminal 都没看过,也不会去用Lynx这古老軟件。

今天资讯大量流通,什至报纸的新闻都会有陈旧的感觉。今天手机及平版电脑已逐渐的取代了个人电脑及手提电脑。每个智能手机用户及平版电脑用户都是总編輯,大家都上網在面子书上,在部落格上,在推特上发佈及轉載訊息。

资讯流通以全方位出现。报纸上的新闻不象以往般吸引人。报紙上的特点反而是網絡上无法提供的新闻评论,独家新聞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章,广告及訃告。

我大约小学四年级开始阅报至今,现今从事公共事务,因工作需要,我毎天阅读十份各语文報纸,不过近期我也改变了阅报习惯,开始轉阅網络版的报纸。

資讯流通带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做为政府的也必须与时并进。

对于資讯管理,我们怎可以还停留在1972年机密法令的那个年代?

梹州民联政府在州议会通过了资讯自由法令,这是与机密法令完全不一样概念的资讯管理思維。机密法令说政府文件是屬机密,只有通过解密的程序才可公开。资讯自由法令说除了特定原因之外,公共資讯可以公开,也定下了民众的上诉程序,解放了資讯管理的陈旧思維。

我记得民联梹州政府第一份解密的文件是当时州政府发展北海青屋于2004年簽下的合約。当时我在行政议会内主张解密,以把真相告诉蒙在鼓里但身受影响的青屋居民们。執行解密任务的公务員兩星期后还未能成事,我追问之下,公务员向我报告他从來没有執行过解密,所以耽误了时间。其实只要行政议会通过,在每一頁蓋上"解密”印章,纪录在案即可解密。这份合約后来我親手交給了青屋居民代表,还原了真相。我们期待资讯自由法令今年在梹州執行,开啟政府资讯流通的年代。

梹州政府新闻局最近也与一家电讯公司簽備忘录,为市民提供免费傳信息SMS的服务。我上網査看了资料。在美国紐約緊急服务处亦提供類似信息服务,以更快捷的把天災人禍,封路,天气恶劣等狀况第一时间与市民联系,这是政府在資讯年代,充分利用信息的力量來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好方案。十年前海啸在梹島海岸发生时,资讯傳播缓慢。如今,上述傳信息的服务就可第一时间发佈預警,警惕民众。

五年前,我吩咐我的助理帮我从事某專题研究。现在,我越来越依靠谷歌Google 寻找資料。谷歌的出现使世界变平了,资讯就在谷歌的轉角间。

十年前我写篇中文稿是很慢的,我对于输入法掌握有限,又不熟悉汉语拼音。现在我写中文稿輕鬆多了,基本上我用手写在苹果 IPad 上, 名副其实的直接写稿,而不靠難掌握的输入法。

我做为民选议员也充分利用面子书,部落格,电子郵件与选民联系。不过,我还是認为資讯年代,与选民在巴刹,咖啡店,宴会, 婚礼或喪礼见面交流是面子书取代不了的。









No comments: